# 面试:嘴笨问题
作者:小傅哥 博客:https://bugstack.cn (opens new window)
沉淀、分享、成长,让自己和他人都能有所收获!😄
大家好,我是技术UP主小傅哥。
面试时介绍,怼着简历读,感觉不像自己做的。面试官提问,东一句,西一句,讲不出重点。为啥?一方面是不熟悉,一方面是不会结构化表达,导致这脸上的死嘴就像不会动了一样。

我也想成为 Offer 收割机!
同样的一份项目,同样的一个积累,在面试中,”嘴笨“的会吃很的亏。但嘴笨是有治疗办法的,我们可以刻意的锻炼自己的表述能力,形成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阐述模型,让听众在框架内清晰的理解阐述方所要表达的内容。表述的清晰了,也就更容易交流了。
曾经,我们组有个兄弟,2次晋升述职失败。第3次的时候,评委都着急了。你就说,你到底是做什么的,你的价值在哪,你做和其他人做有什么不同?
好在,调整部门后,他这次的直属领导是一个很会表达的leader,几句话把大家对他的认可度拉回来了。大致如下,他说;
各位评委好,我来补充几句。坦白说,他在之前的述职中可能因为紧张,表达上没有完全展现出他应有的价值和担当。但我想强调的是,他确实是我们XXX支付营销组的第一负责人,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责。这个场景每年处理数以XXX亿的交易规模,交易量巨大且复杂,任何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影响。
在他的带领下,系统全年无重大事故,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保障;同时,团队100%完成了所有需求迭代,确保业务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和用户的变化。他不仅技术能力过硬,更在跨部门合作中赢得了广泛认可,展现了极强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。
我相信,随着他逐渐适应和沉淀,他的表达和展示能力会越来越好,但他的核心价值和贡献是毋庸置疑的。希望大家能够看到他背后的实力和潜力,给予他应有的认可和支持。
那一场述职后,他晋升了,第一次晋升。而我也是那年参加述职,我也晋升了,100%全票通过。因为领导给我们培训了很多关于如何阐述自己的价值,怎么做到结论先行,如何承上启下,有因有果的,框架式的循序渐进的铺开一个故事,让评委了解并认可你的能力。
# 一、我嘴臭,不会说话?
面试官让我介绍项目,我对着简历读了介绍,又说了几条核心实现。面试官问我项目是自己做的吗,有做过总结吗,为什么还需要看着简历来讲?不过面试官并没有问我,而是不感兴趣一样,开始转到下一个话题,之后再问了几句八股文,好像凑够了时间一样,说今天的面试到这里,感谢你的参加。
其实很多时候,程序员在面试/述职的时候,并没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来表述自己所做的事项,甚至往往找不出所做项目的核心价值。就像;
- 问:你先介绍下项目。答:我做了一个拼团系统,可以让用户参与拼团购买商品。拼团里有组队,完成拼团组队成团,之后再mq通知,让商城系统发货。大概这样。
- 问:这项目的难点是什么?答:我都做出来了能有什么难点,我做不出来才难。
- 问:这项目最大价值是什么?答:需求就是这样呀,价值不是产品关心的吗?
- 问:这项目有什么亮点?答:好像也没什么亮点,就是写数据返回结果。
- 问:你在这个项目,发挥的最大价值是什么?答:写代码,改bug呗。
综上,这是一个反例,让人举得好像也没做什么,也没有聊下去的想法。尤其是面试官,他也不是你,他不知道你到底做了什么,所以你阐述不出亮点和价值的时候,也就没法对你进行有效提问。
面试官您好,我的项目是基于对市面同类竞品的调研,包括;拼多多、京东、美团、滴滴等大厂对拼团场景的使用,综合了产品实际功能诉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,设计了一套拼团营销服务系统。
该项目目标是通过拼团优惠组队下单,提升交易GMV和用户自传播能力。系统采用微服务架构,基于DDD领域驱动设计拆分活动、人群、交易等核心领域,运用责任链和规则树设计模式,实现试算、锁单、结算等关键流程的解耦和高扩展性。
同时为保证系统高可用和性能,设计了异步线程并行处理、Redis缓存与BitMap人群标签过滤、MQ与HTTP双重结算回调机制,以及分布式锁和无锁化库存抢占方案。整体方案有效支撑高并发交易,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和维护效率。
这样的一个STAR模型阐述,面试官就会理解情景
、任务
、行动
、结果
,分别都是什么,但 STAR 法则不非得一定顺序的阐述,也可以结论先行,突出重点结果和情景,在阐述任务和行动。往往结果先行的表述,会让面试官更为感兴趣,第一句就是重点,之后再讲支撑重点的过程条件,条件又可以框架式思维、总分思维、线性思维来阐述。
注意阐述时观察面试官的眼神,重点的地方,眼睛一亮,可以多讲一点
# 二、你需要,逻辑思维!
什么是逻辑思维?简单说,就是有条理、有层次、有逻辑的思考和表达方式。而在面试中,最有效的逻辑思维模型就是字塔结构。
字塔结构,是由线性思维组成的结构化思维模型。当你把结构化的思维聚象成一幅画后,会形成类似三角形结构的树状图。它直观地体现了由结论、论点、论据组成的"先总后分"结构。
就像盖房子一样,你得先有个框架,再往里面填砖头。字塔结构就是你表达的框架,让面试官能够清晰地跟上你的思路。
金字塔原理是由巴巴拉·明托提出的逻辑学术语,指通过层次化、结构化的思维组织方式提升信息传递效率的沟通技术。
# 1. 结论先行 - 别让面试官猜谜
面试官脑子不行,一天面那么多人,脑子都僵化了屁的。如果我们不结论先行,在面试官大脑里已经塞满了各种业务、流程、背景、冲突、要素、论点、论证等信息,就没有空间接受我们阐述的重要观点了。
程序员汇报问题对比:
反面例子:
领导,我们这个项目遇到了一些问题,昨天测试那边反馈说登录模块有bug,然后我查了一下发现是数据库连接的问题,但是运维说服务器配置没问题,后来发现是代码里面有个地方写错了,改了之后又发现另一个接口也有类似问题,然后我又改了一遍,现在基本上差不多了,但是可能还需要再测试一下...
听到这里,领导是不是已经骂你,让说人话了?这就是典型的流水账式汇报。
正面例子:
领导,项目已解决登录bug,预计今天下午可以正常上线。问题原因是代码逻辑错误导致数据库连接异常,已修复相关代码并完成回归测试。具体详细的问题和修复过程,我会出一份事故报告,在下次周例会进行分享。
看到区别了吧?结论先行,一句话就知道结果,后面的都是支撑理由。
程序员简历案例对比:
反面例子:
我们系统之前用的是单体架构,随着业务发展,用户量增加,系统响应越来越慢,经常出现超时,数据库压力很大,运维也很困难,代码耦合严重,一个小改动可能影响整个系统,测试周期很长,发布风险很高,所以我们决定进行微服务改造...
正面例子:
我主导了公司核心交易系统的微服务架构改造,将系统响应时间从3秒优化到300ms,支撑了10倍业务增长。改造背景是单体架构已无法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需求,存在性能瓶颈、扩展困难、发布风险高等问题。
# 2. 以上统下 - 让逻辑有层次
以上统下就是在金字塔的纵向结构中,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核心观点或结论,上一层统领下一层。简单说,就是大观点管小观点,小观点支撑大观点。
程序员技能展示案例:
✅ 结构化表达:
我具备全栈开发能力,能够独立完成项目从0到1的建设:
- 后端技术栈: 精通Java Spring生态,熟练使用MySQL、Redis、MQ等中间件
- 前端技术栈: 熟练React/Vue框架,具备移动端H5开发经验
- 架构设计: 具备微服务架构设计经验,了解分布式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
- 项目管理: 有敏捷开发经验,能够进行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设计
这样的表达,层次清晰,每个小点都在支撑"全栈开发能力"这个大结论。
# 3. 归类分组 - 让信息有序
归类分组是根据信息的共同属性分组的,共同属性包括但不限于性质、功能、方向、层次、对象、时间等。分组的基本原则符合"MECE原则",即"相互独立,又完全穷尽",各要素信息之间"不重不漏"。
程序员项目需求讨论案例:
反面例子:
产品:这个拼团系统你看一下,用户要能登录,然后可以参与拼团,还要有试算功能,对了还要锁单,组队成功后要结算,如果不成功要退单,还要有个页面能查看拼团数据,另外要支持微信登录,还有就是要有拼团规则配置,对了忘了说,还要有库存管理,还有就是要支持分布式锁... 程序员:等等,你能不能整理一下,我有点乱了...
这样的需求沟通,东一句西一句,没有章法。程序员跟产品讨论一天,产品需求出来了,程序员一天没干活!打回去重写去!
✅ 结构化的表达方式:
产品:拼团营销系统需求如下:
- 核心交易: 试算、锁单、组队结算、退单处理
- 数据管理: 拼团数据查看、库存管理、规则配置
- 用户体验: 微信登录、页面展示、状态通知
✅ 按业务领域分组:
我有3年多项目开发经验,涉及多个业务领域:
- 电商领域: 负责商品管理系统、订单系统、支付系统的开发和维护
- 金融领域: 参与风控系统、清算系统的核心模块开发
- 营销领域: 主导优惠券系统、积分系统、拼团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实现
✅ 按技术栈分组:
我的技术能力覆盖前后端及运维:
- 后端开发: Java、Spring Boot、MyBatis、MySQL、Redis
- 前端开发: React、Vue、TypeScript、Webpack
- 运维部署: Docker、K8s、Jenkins、监控告警
# 4. 逻辑递进 - 让思路有顺序
逻辑递进是金字塔结构的最后一个原则,是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序,这个顺序需要遵守逻辑性原则。
# 4.1 时间顺序
又称为步骤顺序,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流程进行排序。
程序员项目开发流程案例:
我负责的拼团系统开发,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推进:
- 第一阶段: 需求调研和技术方案设计(1周)
- 第二阶段: 核心功能开发和单元测试(3周)
- 第三阶段: 联调测试和性能优化(1周)
- 第四阶段: 灰度发布和全量上线(1周)
# 4.2 空间顺序
又称为结构顺序,按照事物的结构进行排序。
程序员系统架构案例:
我设计的微服务架构采用分层设计:
- 接入层: 网关负责路由、限流、鉴权
- 业务层: 用户服务、商品服务、订单服务、支付服务
- 数据层: MySQL主从、Redis集群、MQ消息队列
- 基础层: 监控、日志、配置中心、注册中心
# 4.3 重要性顺序
按照重要程度进行排序,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。
程序员核心能力案例:
我认为一个优秀程序员最重要的能力排序是:
- 第一: 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(技术更新快,这是根本)
- 第二: 系统设计和架构思维(决定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)
- 第三: 编码规范和工程化能力(保证代码质量和团队协作)
- 第四: 沟通协作和业务理解(技术服务于业务)
# 4.4 演绎顺序
经过一定的逻辑推演出结论,通常用到的演绎表达方式:大前提-小前提-结论,提出问题-找到原因-解决方案。
程序员问题解决案例:
- 问题: 系统在高并发场景下出现频繁超时
- 原因分析: 通过监控发现数据库连接池耗尽,慢SQL导致连接长时间占用
- 解决方案: 优化慢SQL、增加数据库连接池、引入Redis缓存热点数据
- 结果: 系统响应时间从5秒降低到500ms,支撑10倍并发量
掌握了字塔结构的四个原则,你就有了表达的框架。但光有框架还不够,还需要在实际面试中灵活运用。记住,结构化思维不是为了炫技,而是为了让面试官更容易理解你的价值。
下次面试时,试试用字塔结构来组织你的回答,你会发现面试官的眼神都不一样了。
# 三、套路,总得人心
掌握了字塔结构的四个原则,你已经有了表达的基本框架。但在实际面试中,光有框架还不够,你还需要一些具体的思考工具来快速组织语言。这些工具就像是你的"套路",但这些套路不是为了忽悠,而是为了让你的表达更加清晰、有逻辑。
好的套路,总能得人心。因为它让沟通变得高效,让听众更容易理解你的价值。
# 1. 5W1H分析法 - 全面思考问题
5W1H是一个经典的思考框架:Who(谁)、What(什么)、When(何时)、Where(何地)、Why(为什么)、How(如何)、How much(多少)。
程序员面试介绍项目经验案例:
面试官,关于我负责的用户登录模块优化项目,我用5W1H来介绍一下:
- Who(谁): 我作为后端负责人,与前端工程师和测试工程师协作
- What(什么): 优化登录响应速度,从平均3秒降到500ms以内
- When(何时): 项目周期2周,已成功上线运行3个月
- Where(何地): 主要涉及登录服务、Redis缓存层和数据库层
- Why(为什么): 用户反馈登录太慢,日活跃用户流失率达到15%
- How(如何): 引入Redis缓存、优化SQL索引、异步处理用户信息
- How much(多少): 最终用户满意度提升30%,登录成功率从85%提升到99.5%
这样的介绍,信息全面,逻辑清晰,面试官能快速了解你的项目价值和技术能力。
# 2. 流程思维 - 按时间线思考
流程思维是按照时间顺序,将一个事件进行分解,可以简单地分为:事前、事中、事后。
程序员向产品汇报线上bug处理案例:
产品,关于昨天的支付异常问题,我按流程汇报一下:
- 事前(预防): 我们有监控告警,但这次是新场景,监控覆盖不到
- 事中(处理): 收到用户反馈后,10分钟定位问题,30分钟修复上线
- 事后(改进): 已补充监控规则,增加异常场景的单元测试
这种表达方式让产品清楚地了解整个处理过程,也体现了你的专业性。
# 3. 故事思维 - 让技术有温度
一个好的故事必备四个要素:背景、冲突、问题、解决方案。程序员往往只会说技术,不会讲故事,但故事思维能让你的技术更有说服力。
程序员向面试官介绍项目亮点案例:
- 背景: 我们电商系统在双11期间面临10倍流量冲击
- 冲突: 原有单体架构无法支撑,系统频繁宕机,用户投诉激增
- 问题: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快速提升系统承载能力?
- 解决方案: 我主导了核心交易链路的微服务拆分,引入Redis集群和MQ削峰,最终支撑了双11零故障运行,GMV同比增长300%
这样的表达,有情节、有冲突、有结果,比单纯的技术介绍更吸引人。
# 4. 经营分析法 - 用数据说话
经营分析报告的表述四段论:陈述事实、作出判断、寻找归因、改进方案。这个方法特别适合向领导汇报工作。
程序员向领导汇报系统性能优化成果案例:
领导,关于本月系统性能优化成果汇报:
- 陈述事实: 系统响应时间从平均2秒降到500ms,环比提升75%,同比提升80%
- 作出判断: 这个数据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目标(目标是降到1秒以内)
- 寻找归因: 主要得益于数据库索引优化和Redis缓存策略调整,其中缓存命中率提升到95%
- 改进方案: 下一步计划引入CDN加速静态资源,预计还能再提升20%性能
这种汇报方式,有数据、有分析、有规划,领导听了会很满意。
# 5. PDCA循环 - 持续改进思维
PDCA是Plan(计划)、Do(执行)、Check(检查)、Action(行动)的循环。这个思维模型特别适合展示你的项目管理能力。
程序员向测试汇报代码质量提升计划案例:
测试同学,关于提升代码质量,我有个PDCA计划:
- Plan(计划): 制定代码规范,引入SonarQube静态检查,目标是bug率降低50%
- Do(执行): 已配置好检查规则,团队开始按规范开发,每次提交都会自动检查
- Check(检查): 运行两周后,发现bug率确实下降了30%,但还有改进空间
- Action(行动): 下个循环计划增加单元测试覆盖率要求,从60%提升到80%
这样的表达,体现了你的系统性思维和持续改进意识。
这五个思考工具,就像是你的"武器库"。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工具,让你的表达更有针对性。记住,套路不是为了套路,而是为了更好地传达你的想法和价值。
在面试中,当面试官问你项目经验时,你可以用故事思维;当问你如何解决问题时,你可以用5W1H;当问你项目管理经验时,你可以用PDCA。灵活运用这些工具,你的表达会更加专业和有说服力。
最后,关于面试、述职,都要提前写好逐字稿,反复的练习,让自己形成阐述过程记忆。这样在回答面试官问题也不会因为紧张而导致没法正常表达。加油!